第三十四章 ** (第2/2页)
顶上一直垂了下来,然后一道光柱从远方传了过来,照在那画布之上。就可以无数逼真到不可想象的画面出现在所有人的眼前。 甚至连见多识广的钟离权,都完全没有想到过,口中惊呼:“海市蜃楼?不对,应该是教主传教之初所用的幻术吧?果然精巧绝伦!” 文大天师微微点头一笑,很久很久没有再进行过这种神棍的勾当了。今天再次重温几日行径,就颇有着一种亲切的感觉。 这个时候,其他的所有的那些部落族长们完全都看的呆傻了。那画面之中出现的一幕幕,都是他们梦想都没有梦想过的富利繁华。 在疏林薄雾中,掩映着几家茅舍、草桥、流水、老树和扁舟。两个脚夫赶着五匙驮炭的毛驴,向城市走来。 一片柳林,枝头刚刚泛出嫩绿,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,却已大地回春。对比起这冰天雪地的北国来说,更是让人觉着眼前大亮。 接着就是那人烟稠密,粮船云集,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,有在看相算命的,有在饭铺进餐的。 还有各种店铺琳琅满目,扫墓卖祭品的,河里船只往来,首尾相接,或纤夫牵拉,或船夫摇橹,有的满载货物,逆流而上,有的靠岸停泊,正紧张地卸货。 那东京汴梁城的如梦繁华,穿越了空间的限制,出现在了每一个人的眼前。 一座如同长虹一般的木桥先就出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,结构精巧,形式优美。简直飞虹一样的横跨在大河之上。 一条汴河穿桥而过,千帆竞发,百舸争流。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,有的正在河中行驶。
二条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,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。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,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。 这时,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。有的站在船篷顶上,落下风帆、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,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,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。 这一紧张场面,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,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。 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。货摊上摆有刀、剪、杂货。有卖茶水的,有看相算命的。 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,或指指点点,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。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,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,百行各业,都在目前。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,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,有茶坊、酒肆、脚店、rou铺、庙宇、公廨等等。 商店中有绫罗绸缎、珠宝香料、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,此外尚有医药门诊,大车修理、看相算命、修面整容,各行各业,应有尽有。 大的商店门首还扎“彩楼欢门”,悬挂市招旗帜,招揽生意,街市行人,摩肩接踵,川流不息。 有做生意的商贾,有看街景的士绅,有骑马的官吏,有叫卖的小贩,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,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,有问路的外乡游客,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,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,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,男女老幼,士农工商,三教九流,无所不备。 交通运载工具,有轿子、骆驼、牛马车、人力车,有太平车、平头车,形形色色,样样俱全。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。 这些北海边上的部落,就算是族长,也是一辈子在这里打猎放牧,或者捕鱼。 便是去到一个小县城之中,也都能够被震撼一把。更何况这个时空之中,整个世界上,最为伟大的城市了。 这是他们梦寐不到的生活,这种繁华景象的杀伤力。怕是什么刀枪都要管用。 便是任何一个小贩,所穿的衣服,也都要比他们最尊贵的族长更要体面舒服的多。更有无数的器具,让他们看花了眼睛。 这般情形也就只有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,国人们从那些录像带电影之中看到明珠的繁华景色的时候,才会产生吧?几乎羡慕的就好好像是以为在天堂一样! 连钟离权都已经跳下山崖去,看着这些悄无声息的画面看得出神。离开中土十几载了,故国依旧繁华如是,勾起了几分思乡之情来。 “这便是大宋的东京城了!”文大天师说道:“只有能够继承族长位置的儿子,才能够允许去东京城学习!” 这些再没有人反对,看了这般画面,无数的人恨不得自己亲自前去。哪里还顾得了别的?(未完待续。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,欢迎您来(.)投推荐票、月票,您的支持,就是我最大的动力。手机用户请到.阅读。)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